公元前446年,魏桓子去世,魏桓子的孙子魏斯继承了魏氏家族的领导地位,成为了魏国的开国君主,也就是后来的魏文侯。魏斯为何能超越父亲继承这一重任呢?要弄清这个问题,我们首先得了解魏氏家族的历史。
魏氏的祖先本姓姬,原是周朝的王室成员,始祖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。姬高因辅佐武王讨伐纣王有功,被封为毕公。随着时间推移,毕公的后代逐渐失去了封号,沦为普通百姓,虽然如此,他们的后裔依然广泛分布在北方。
到了春秋时期,毕公的后裔毕万侍奉晋国的晋献公。晋献公十六年,赵夙为晋国大将,毕万则被任命为右大夫。在一次对霍、耿、魏的征伐中,毕万成功占领魏地,并以魏地封了他,魏氏自此成为晋国的大夫家族。之后,魏氏的后代依次传承,魏桓子正是魏斯的祖父。
魏氏一族从周朝的王室支庶出发,虽然曾一度衰弱,但不久后又恢复了势力,逐步恢复了强大的地位。而在魏氏家族的复兴过程中,魏桓子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公元前453年,魏桓子与韩康子联手,在晋阳一战中反戈一击,成功击败了晋国最强的敌人知伯,三家瓜分了知伯的土地,使晋国的势力大为削弱。这一胜利奠定了魏桓子在魏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的地位。
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宗主,魏桓子自然会认真挑选接班人。虽然魏桓子的儿子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显赫的功绩,但根据宗法继承制度,魏桓子的嫡长子在生前被立为世子,而魏桓子自己当时也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继承人。由于魏桓子儿子早逝,魏桓子的嫡长孙魏斯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家族的领导地位。
展开剩余57%魏斯在继位时已年满27岁,已经是一个成熟稳重的成年人。因此,魏斯的继位并没有引起什么政权的动荡。经过20多年的积累,魏斯在公元前425年,即魏国形势逐渐好转之时,终于接替赵襄子成为晋国的正卿,并开始推行变法。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帮助魏国迅速崛起,开启了魏国的盛世。
尽管魏文侯(魏斯)后来成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霸主,但早年时他并没有显赫的战绩。事实上,魏斯是一个典型的大器晚成型的人物。在三家分晋后,魏斯已经20岁,但史书中并未提到他在当时的任何活动。与赵襄子相比,魏斯年轻时显得较为平凡,赵襄子凭借自己的智谋和胆略,成功从庶子之位登上晋国国君的位置,灭掉代国,迅速展示了其统治能力。而魏文侯虽有王者之风,但年轻时并未立下显赫的战功。
从魏文侯的成长经历来看,他并非天资出众,而是通过不懈努力、谦逊好学,逐步积累了经验,最终才能有所建树。正是他后期的谦虚与虚怀若谷,广纳贤才,才让他得以迅速壮大魏国,并最终开创了魏国的百年霸业。他的成功,不仅是因为自身的努力,也在于他能够识人、任贤,让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,从而创造了属于魏国的辉煌历史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升富配资-现货配资网-用杠杆炒股-官网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