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3日,北京万寿路,一辆京A号牌的劳斯莱斯纯电轿跑“闪灵”与白色比亚迪相撞,车头瞬间塌陷、气囊全爆。
目击者称“白车被撞飞三个车道”。从车牌、纹身到眼镜,所有细节都把驾驶者的身份指向同一个人——拥有数百万粉丝的车评人陈震。
很多网友记得陈震二年前说过的一番话,所以有人担心:这辆落地价超七位数的闪灵,会不会“只买了交强险”?。
相关话题瞬间爆上热搜第一,评论区炸锅:“如果最终认定全责,震哥是不是得自掏腰包上百万?”“只买交强险”到底是理性计算还是危险赌局?
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陈震昔日投保逻辑,复盘事故经过,并替你算清那份“极简保单”背后到底藏着多少风险。
一、事故复盘:逆行、超速、气囊全爆,白车被“发射”到绿化带
综合极目新闻、新浪、网易、快科技交叉信息,事故时间线如下:
展开剩余83%1. 10月3日15:00左右,北京万寿路北向南方向,一辆劳斯莱斯闪灵闯入对向车道;
2. 与正常行驶的白色比亚迪宋正面相撞,撞击能量致白车“旋转漂移”数米后骑上绿化带;
3. 现场照片显示,闪灵前机舱完全塌陷,前轴疑似断裂,全车气囊弹出;
4. 陈震本人从驾驶位走下,手臂可见擦伤,未有进一步就医消息;
5. 微博16:54仍正常转发网友内容,但对事故保持沉默。
交警值班室当晚回应媒体:“事故属实,责任认定正在进行,车型及车主信息暂不便透露。”
二、陈震的投保观:为什么“只买交强险”?
1. 原话回放
2023年7月,陈震在微博与粉丝互动时写道:“我买车险只买交强,原因是我开车规矩,而且车多,所以买车损险不划算。但我的操作仅仅适合我自己,别人根据自己情况量力而行就好~”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2. 理由拆解
“开车规矩”——自认驾驶技术过硬,出险概率极低;
“车多”——名下同时有多辆高性能车、豪华车,单车年度行驶里程短,他觉得“停着不开也交保费=资源浪费”;
“不划算”——车损险保费随车价水涨船高,闪灵新车价约180万元,首年车损险市场报价约6万~8万元,他认为“省下的保费足够修一次大事故”;
“自担风险”——陈震曾在视频里透露,自己“现金流充裕,即便撞报废也承担得起”,把保险当成可选项而非必需品。
3. 粉丝效应
在社交媒体评论区,部分网友称“大V都不买,我为何要买”,引发跟风讨论,但未见权威数据支撑。
三、只买交强险:省的是保费,赌的是命运
1. 交强险“保什么”
法定强制险,只赔第三方人身伤亡与物损,且额度固定:死亡伤残18万元、医疗1.8万元、财产2000元;
不保本车、不保本车人员、不保本车财产。
2. 没有商业险意味着什么
车损险:零保障——本次闪灵车头全毁,若定损100万元,全部自付;
第三者责任险:零保障——对方车辆维修、人伤医疗、误工费若超2000元财产限额,差额自掏腰包;
不计免赔、医保外用药、精神损失等附加条款全部缺席。
3. 场景算账
以现场被撞击的比亚迪宋PLUS为例:
车损:前悬、副车架、电池包移位,4S店初步估损7万元;
人伤:主副驾需留院观察,检查+治疗+误工约3万元;
绿化带及市政设施:1.5万元。
合计11.5万元,交强险财产限额仅2000元,剩余11.3万元需陈震个人承担;再加上闪灵自身维修或达百万元,总支出或超110万元——但一切仍需等待官方定损与责任认定。
四、网友担心的是什么?
1. “技术自信”不等于“零风险”——再老练的司机也无法控制对向新手、外卖骑手或突发机械故障;
2. “多车换开”降低的是单车里程,不是单车风险——电动车高扭矩+后驱,2.5吨车重,一旦逆行动能巨大;
3. 公众人物示范效应——粉丝若盲目模仿,事故损失可能给家庭财务带来较大压力;
4. 法律责任升级——若对方有人伤且认定陈震全责,除民事赔偿外,还可能面临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,保险缺失将令后果加倍。
五、从“算盘精”到“学费百万”,教训几何?
对高净值车主:自留风险策略并非原罪,但需匹配专业风控——提高安全驾驶培训、装ADAS、设专属维修基金;
对普通车主:切勿把“省保费”当理财,车损+三者+医保外用药仍是最基础的安全垫;
对行业:大V言论自带杠杆,平台与协会应加强风险教育,避免“只买交强”成为流量滤镜下的新潮流;
对监管:交强险限额已十余年未调整,人身死亡18万元在一线城市难覆丧葬与抚养费,适度上调才能守住社会底线。
六、写在最后
面对网友“保费省几十、赔偿掏百万”的调侃,陈震暂未回应。
保险的本质,正是把“承担得起”的风险转移给“更承担得起”的群体,从而换来全社会的稳态。
当闪光灯熄灭、拖车把闪灵运走,留在路面上的不只是散落的碳纤维碎片,还有对所有驾驶者的一次拷问:
下一次上车,你愿意为未知付出多少保费,又愿意为侥幸付出多少代价?答案,或许就藏在你的保单里。
发布于:辽宁省升富配资-现货配资网-用杠杆炒股-官网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